Meta行銷
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嘉南藥理大學校景及校徽

::: 嘉藥新聞

『回家跳舞』小林‧大武壠族史料文物展

  • Fb圖

發佈日期: 2017.10.23

嘉南藥理大學文化藝術館展出「回家跳舞-小林‧大武壠族史料文物展」, 10月19日上午11時開幕,由大滿舞團演出多首古謠,以動人的歌聲訴說莫拉克風災後,小林村民勇敢生活、復振大武壠族文化的點滴,時而低吟,間或高亢,令人盪氣迴腸。

展覽由文化藝術館與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大滿舞團共同合辦,展期自106年10月19日至107年1月19日,陳述在莫拉克風災之後,小林村民重建家園並重尋大武壠族文化之心路歷程,內容展示大武壠族的史料文物,以及部落這幾年復振的大武壠繡品與網袋技藝。

大滿舞團團員與本校師長合影留念

大滿舞團團員與本校師長合影留念(資管系嚴利鋐拍攝)

大滿舞團團員穿著大武壠族傳統服飾演唱「加拉瓦兮」,表達小林村民思念家鄉與親人的心境

大滿舞團團員穿著大武壠族傳統服飾演唱古謠「喔咿嘿」,表達小林村民思念家鄉與親人的心境

文化藝術館長陳如萍以精湛琴藝與悠揚樂聲,與大滿舞團合作古謠「加拉瓦兮」

文化藝術館長陳如萍以精湛琴藝與悠揚樂聲,與大滿舞團合作古謠「加拉瓦兮」

2009年8月8日 莫拉克風災,造成小林地區嚴重災情,以大武壠族人居多的村落,被迫再一次遷徙,生活與文化的保存更面臨眾多挑戰。風災後,族人們分別落腳在三個地區生活,形成了原鄉小林、杉林區「日光小林」與「小愛小林」。然而環境的改變使得生活不易,也容易更失去方向,族人於是開始發展相關產業、振興文化。

2011年,族人自組「小林大滿舞團」,除藉表演傳達感恩之意,也希望過藝術療癒族人心靈。之後舞團更肩負起文化復振的重責大任,努力在文獻與耆老的口述歷史中,逐漸尋回、梳理大武壠族的歷史與傳統文化。

小林村民多是來自臺南玉井盆地的大武壠族,是當前臺灣第二大尚未正名的原住民族,早在西元17世紀的荷蘭文獻便記載有大武壠頭社。族人自古以來自稱「Taivoan」(大滿),也讓許多學者認為是「臺灣」、「大員」一詞的由來。

舞團表示,他們希望透過大武壠族古調復振,加強族群認同感,也藉由古調更加認識自己的語言與過往生活方式,例如邀請耆老指導古調,藉由每年的小林夜祭與大武壠歌舞文化節演出與推廣,希望更多族人學習古調,認識與傳承Taivoan文化。也要感謝感謝各界一路來的陪伴與關懷,族人們相信愛永遠存在,並要將這份感謝與愛傳達出去。

王昭雄董事長(中)與大滿舞團王民亮團長(右)及日光小林發展協會陳偉民理事長(左)互贈紀念禮品

王昭雄董事長(中)與大滿舞團王民亮團長(右)及日光小林發展協會陳偉民理事長(左)互贈紀念禮品

陳銘田校長(左)致贈感謝狀給大滿舞團王民亮團長(中)與日光小林發展協會陳偉民理事長(右)

陳銘田校長(左)致贈感謝狀給大滿舞團王民亮團長(中)與日光小林發展協會陳偉民理事長(右)

大滿舞團團長王民亮親自為本校師生介紹大武壠族歷史與傳統文化

大滿舞團王民亮團長親自為本校師生介紹大武壠族歷史與傳統文化

陳銘田校長表示,本校以藥理創校,持續透過豐富藝文資源,建構完善全人教育,校園內建置兩大展場,每年舉辦4場以上展覽與數十場藝術教育活動,讓學生享有最豐盛的藝文饗宴,進而主動投入人文與社會關懷。

他說,小林村民復振文化與重建家園的努力,令人感佩不已,期望透過展覽,讓更多人知道村民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大武壠文化的傳統精神。

學生專注欣賞大武壠族傳統刺繡作品

學生專注欣賞大武壠族傳統刺繡作品

大滿舞團團長王民亮、文化藝術館館長陳如萍與文藝志工合影留念

大滿舞團王民亮團長、文化藝術館陳如萍館長與文藝志工合影留念

文化藝術館陳如萍館長表示,小林部落的青年在經歷莫拉克風災之後,返鄉協助重建的過程中,看見族人久久無法排除感傷,便利用吟唱古調與舞蹈的方式,撫慰族人心靈並凝聚部落的共識。透過樂舞的採集與研習,促成「大滿舞團」的成立,藉由古調的復振來尋回傳統文化並傳承下去,其中夜祭即是凝聚維繫村民情感並支撐小林部落居民災後重生的重要力量。本校這幾年來一直以感恩的心情陪伴小林村民,希望帶領學生成為村民最溫暖的支持。

展覽內容精采豐富,感人且深具意涵,配合展覽主題,更安排一系列活動,包含大滿舞團古謠與舞蹈演出、十字刺繡與竹藤編之手工技藝工作坊,邀請民眾一同認識大武壠族文化,見證村民逆境不屈的生命力並為族人鼓勵與祝福。

新聞報導

【嘉藥FUN新聞】回家跳舞 大武壠族史料展 見證小林村不滅生命力(新永安新聞)

【嘉藥FUN新聞】大武壠族史料文物 嘉南藥理大學展出(原視新聞)

【嘉藥FUN新聞】大武壠族史料文物展 嘉南藥理大學精彩開展(南天新聞)

fb-messenger圖示 回頁首[連結]